本文转自:南京日报
□ 魏赛男
这个暑假,社交平台上再度出现一拨自媒体博主或商家以“暑假逆袭”来制造焦虑,吸引家长购买课程和教辅书籍的现象——“初中全科诊断只要一块钱”“清北名师亲授秘籍”……统一的话术模板,低价诱饵与高价收割连环套,在某些教培机构刻意营造的“焦虑”氛围中,教育被异化为牟利工具。
暑期本应是孩子们走出课堂、探索世界的美好时光,如今却被部分教培机构利用,沦为贩卖“教育焦虑”的战场。这些机构的套路如出一辙:先用1元报名费引流,再以“学霸班”“冲刺营”等名义推销高价课程,将家长和孩子视作待割的“韭菜”,在提优的幌子下赚得盆满钵满。
暑期违规培训为何屡禁不止?其一,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,让焦虑有了滋生的土壤;其二,在现行中,分数仍是衡量学业的主要标尺,导致部分家长陷入“别人补我也得补”的剧场效应,生怕孩子落后半步;其三,面对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寒暑假开展学科培训的政策,部分教培机构依然顶风作案,刻意用“研学”“托管” 等模糊字眼玩文字游戏,以此规避监管。
对家长而言,他们既是“教育焦虑”的受害者,也是被裹挟的盲从者。在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”“清北名师亲授秘籍”等话术忽悠下,不少人失去了理性判断,被某些教培机构钻了空子,最终可能面临“课没上完,机构跑路”的双重伤害,既浪费了金钱,又耽误了孩子成长。于相关部门而言,监管执法中也存在诸多难点,比如对“隐形变异培训”的认定标准过于模糊,惩戒力度不足,难以形成有效震慑等。
治理此类乱象,需要多方协同、三管齐下。相关部门应建立教培机构信用档案,对违规行为实施“一次违规、终身禁入”,彻底斩断利益链条;社交平台需完善广告审核机制,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识别话术模板,从源头阻断焦虑传播;家长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真正的教育没有“速成秘籍”,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其独特节奏,盲目跟风只会适得其反。
教育的本质是“立德树人”,成长的真谛在于循序渐进。当家长摆脱焦虑的束缚,少一些盲目攀比,多一些淡定从容,才能为孩子们卸下沉重的负担,让他们真正拥有健康快乐的成长时光。
宝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